代表成果
34、“两所美国常春藤盟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实施情况及对南京大学的启示”,《南京大学本科教学通讯》,2008-2009学年第5、6期连载。 33、“近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重构本科教育的思路与举措”,《南京大学本科教学通讯》,已接受待发表。 32、2005,(合著),Preventive Medicine, Volume 40, Issue 2, February 2005, Pages 189-196 . 31、2005,《关于建立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若干思考——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成功经验之启示》,《中国大学教学》第7期。 30、2005,《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学科与课程层面》(合著),《教育发展研究》第9期。 29、2005,《哲学智慧和批判性思维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美国名牌大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江苏高教》第5期。 28、2004,《1874名大学生对爱滋病相关问题认识调查》(合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第1期。 27、2004,,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76(2004) 153-163,合著. 26、2004,, New York: June 2004.Vol.8, Iss. 2; pg. 105 ,合著. 25、2003,《京都大学——日本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高教研究与探索》第1期。 24、2003,《多样化与一体化——研究型大学发展机制刍议》(合著),《复旦教育论坛》第2期。 23、2003,《2004年美国本科院校评估总览》,《高教研究与探索》第4期 。 22、2002《从国际比较看一流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教育发展研究》第1期。 21、2002,《东京大学——日本最著名的大学》, 《高教研究与探索》第2期。 20、2002,《加州洛杉矶大学——加州规模最大的大学》,《高教研究与探索》第3期。 19、2001,《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本科院校的最新评估(合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第1期。 18、2001,《斯坦福大学——与“硅谷”最密切的大学》,《高教研究与探索》第1期。 17、2001,《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简介》,《高教研究与探索》第2期。 16、2001,《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高级技术计划之启示》(合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 15、2001,《美国最好的研究生院——《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各大学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合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2、3期。 14、2000,《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几个趋势——《OECD信息技术展望(2000年版)》一书简介》(合著),《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第3期。 13、200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0年对教育科研的资助》(合著),《江苏高教》第3期。 12、2000,《西方七国近年来的科研投入情况》(合著),《科技导报》第7期。 11、2000,《21世纪的新技术一瞥》(合著),《未来与发展》第12期。 10、2000,《牛津大学——校友中著名政治家最多的大学》(合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第1期。 09、2000,《剑桥大学——教师获诺贝尔奖数最多的大学》(合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第1期。 08、2000,《哈佛大学——美国最富有的大学》(合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第2期。 07、2000,《麻省理工学院——美国获专利最多的大学》(合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第2期。 06、2000,《普林斯顿大学——校友对母校最忠诚的大学》(合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第3期。 05、2000,《耶鲁大学——拥有全美最好法学院的大学》(合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第3期。 04、2000,《哥伦比亚大学——与政治结缘最深的大学》(合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第4期。 03、2000,《芝加哥大学——教师中获诺贝尔经济奖人数最多的大学》(合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第4期。 02、1998,《从影响因子看南京大学五年来所发表SCI论文的质量》(合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第1、2期 。 01、1998,《从科技论文看江苏高校的科研工作》(合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第4期。 科研项目 06、2006,教育部高教司资助项目:大学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参与人。 05、2003,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江苏省高等院校创新教育调查研究,参与人。 04、2002-2003,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资助项目:中国青年流动人口性病与爱滋病预防研究,参与人。 03、2002,教育部资助项目:“211工程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研究”,参与人。 02、1999-2001,科技部资助项目:“973国家重大基础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参与人。 01、2000-2002,世界爱滋病基金会(WAF)资助项目:中国青少年爱滋病预防教育,参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