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岳
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 河仁楼415
电子邮箱: wangshiyue@nju.edu.cn
个人简介: 王世岳,副教授,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1987年生,甘肃皋兰人。北京大学文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双学位)、教育学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先后接受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自由大学学习和访问。主要从事德国高等教育、教师教育、教育政策研究,研究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7, 2023)、中国博士后基金(2016)、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计划(2016)独立资助。研究成果以独立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和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等期刊上,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摘编,曾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成果奖。在南京大学开设本科生课程《教育问题与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获南京大学“三个一百”优质课程项目资助。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曾任银川市教育局副局长(挂职)。
课题组主页:
研究方向

德国高等教育、教育政策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19-     南京大学 教育研究院 副教授

2024-2025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驻院学者

2015-2019 南京大学 教育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2018-2019 柏林洪堡大学 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2015-2018 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博士后

2010-2015 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 教育与人类发展系 高等教育学博士(保送研究生、硕博连读)

2013-2014 银川市教育局 副局长(挂职)

2011-2012 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  交流学习(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交流项目)

2010-2013 北京大学 德国研究中心(ZDS) “德国文化与社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2006-2010 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 德语系 德语语言文学学士

2007-2010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学士(双学位)



科研成果


独立或第一作者


32. 王世岳, 周璇. 时间视角下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写作困境研究[J]. 教师教育学报, 2024, 11(04): 67-75.

31. 王世岳德国科学学与高等教育研究的跨学科协同发展[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4, 45(1): 90-98.

30. 王世岳谢雯.  48岁可申请“杰青”,对女科学家更公平[N]. 新京报, 2023-07-11.

29. 王世岳“指标到校”:实现普通高中优质资源二次分配[J]. 人民教育, 2022(24): 41-43.

28. 王世岳“成果丰富”与“理论匮乏”: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悖论[J]. 高等教育研究, 2022, 43(8): 52-60.

27. 王世岳大学和企业如何联合培养博士:欧洲四国工业博士培养的比较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21, 41(17): 9-16.(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21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6. 王世岳沈文钦“幸存者”与“通行证”:德国博士就业结构的制度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1(8): 87-99.

25. 王世岳自由竞争,还是机会补偿?——政治哲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分析[J]. 山东高等教育, 2021, 9(03): 1-7.

24. 王世岳宗晓华大学重点资助政策与博士培养扩张:基于德国“卓越计划”的实证分析[J]. 复旦教育论坛, 2021, 19(3): 98-105.

23. 王世岳周璇“普及后”的中国高等教育去向何处[J]. 江苏高教, 2021(6): 117-123. 

22. 王世岳陈洪捷趋同与特色: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应用型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 42(01): 86-96.

21. 王世岳蒋凯告别洪堡:“卓越计划”下的洪堡大学改革[J]. 教育研究, 2019, 40(11): 91-99.

20. 王世岳陈洪捷威廉·洪堡的“全面教育”理念:目标、制度与知识观[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 40(6): 86-92. 

19. 王世岳. 德国校园暴力的特征与治理[J]. 比较教育研究, 2019, 41(02): 105-112.

18. 王世岳文东茅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是否更公平[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9, 17(1): 91-105.(《新华文摘》2019年第16期观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9期转载)

17. 王世岳秦琳艰难的衔接: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毕业生攻读博士的权利之争[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10): 65-70.

16. 王世岳沈文钦教育政策的跨国学习:以专业博士学位为例[J]. 复旦教育论坛, 2018, 16(04): 94-100. 

15. 王世岳王运来公平取士的制度逻辑——以宋代乡试解额制度为例[J]. 江苏高教, 2018(5): 54-59.

14. 王世岳张红霞通识教育的符号功能:以德国大学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2018, 40(3): 77-84.

13. 王世岳学位论文代写的刑事人罪问题研究[J]. 法学教育研究, 2018, 20(01): 32-36.

12. 王世岳孙武平人民大学:继续教育的德国模式[J]. 终身教育研究, 2018(01): 72-79.

11. WANG, SH Y. Implementation and Incentive of Education Policies: Experience from the High School Admissions Quota Allocation Policy[J].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2017(50): 203216.

10. 王世岳, 沈文钦, 巫锐. 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学术、制度与人物[J]. 中国高教研究, 2017(01): 70-77.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9. 王世岳美国教育机会补偿的政策困境以顶尖比例计划为例[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06): 88-94.

8. 王世岳教育政策的执行与激励——以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06): 23-29.

7. 王世岳. 一次教学功能最大化的尝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校的院系调整[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5): 45-50.

6. 王世岳社会结构再生产的合法性工具——论布迪厄“再生产”理论中的考试功能[J]. 现代大学教育, 2015(02): 14-19.

5. 王世岳, 吾采灵高校自主招生认定书的法律意义[J]. 现代教育管理, 2014(12): 41-45.

4. 王世岳. 德国大学“自治”的“法治”实质[J]. 教育学术月刊, 2014(12): 16-19+47.(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5年第4期全文转载)

3. 王世岳. 赵林克悌与建国初期北京大学德语专业的发展[M]//中德学志.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 172-186.

2. 王世岳. 杜里舒:生机主义哲学家[M]//北大洋先生. 北京: 北京大学出2012(1): 80-86.

1. 王世岳. 赵林克悌:永远的感激[M]//北大洋先生.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115-124.



合作发表(非第一作者)


12. 谢雯, 王世岳. 美国暂停终身教职时钟政策的发展历程、内容表征与行动逻辑[J]. 比较教育研究, 2024, 46(6): 64-72.

11. 张军凤, 王世岳, 彭韬. “全科教学”背后的“整全教育者”——芬兰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育人理念、课程设置和培养逻辑[J]. 比较教育研究, 2024, 46(2): 64-73.

10. 占茜, 王世岳. 普职分界线上的抉择:教育公平导向的学生择校逻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07): 117-126.

9. 刘霄,王世岳,赵世奎.蓄水池还是镀金店”:博士后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44(01):111-121.

8. 郑永进, 王运来, 王世岳. 从“示范计划”到“双高计划”: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发展模式反思[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01): 71-79.

7. 谢雯, 王世岳. 学术职业阶梯中的“她”者——对话多伦多大学许美德教授[J]. 比较教育研究, 2022, 44(08): 53-59.

6. 赵金敏,王世岳.回归还是逃离:学术型硕士生学术志趣转变的质性研究[J].江苏高教,2022(08):93-102.

5. 沈文钦, 王世岳, 卞翠. 学生还是雇员:博士生身份的跨国比较与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42(12): 92-100.

4. 谢鑫, 王世岳, 张红霞.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历史、现状与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42(3): 100-109.

3. 巫锐, 王世岳. 德国中小学教育惩戒制度及其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21, 50(03): 118-128 .

2. 任可欣, 余秀兰, 王世岳. 先生存后发展”: N大学文科青年教师行动逻辑分析[J]. 高教探索, 2020(07): 106-113.

1. 康乐, 王世岳, 马玉洁. 高考复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来自宁夏的证据[J]. 教育与经济, 2019(02): 67-77.


科研项目

8.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教师能力视角下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体系研(BIA230175),课题负责人,2023,完成中;

7.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调整与建设研究(VIA170003),子课题负责人,2020,已结项(优秀,结项号:36725);

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学):政策成本视角下的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执行研究(17CGL072),课题负责人,2017已结项(良好,结项号:20222009)

5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601248C课题负责人2016已结项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资助(2016M591805),课题负责人,2016已结项

3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招生指标政策执行效果研究(DHA150280),课题负责人,2015已结项(36270

2. 银川市委组织部:滨河新区教育园区发展规划与现代教育园区发展动向,课题负责人,2014,已结

1. 瑞典隆德大学与北京大学:中欧伊拉斯谟项目子项目隆德计划项目调查Erasmus Mundus External Cooperation Window (EM ECW) Lot 14,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rther Cooperation,课题负责人,2013,已结


会议报告

34. 王世岳, 严立嵘. 结束,还是开始?“卓越教师”教育计划与德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C]. 长春: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与模式创新”国际会议, 2024-06-15.

33.王世岳. 为什么我没有时间写论文:时间视角下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求学困境的质性研究[C]. 重庆:第二届教师教育中青年学者论坛暨《教师教育学报》创刊十周年研讨会, 2024-04-21.

32. 王世岳. 为什么我没有时间写论文:社会时间视角下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求学困境的质性研究[C]. 北京:研究生教育治理青年论坛, 2024-01-03.

31. 王世岳. 德国科学学与高等教育研究的跨学科协同发展[C]. 大连: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暨中国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圆桌会议, 2023-12-16.

30. 王世岳. 政策成本视角下的教育公平政策执行研究——以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为例[C].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沙龙, 2023-11-10.

29. 王世岳.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自学考试功能转变——基于2021年江苏省自学考试23137份调查样本的分析[C]. 南京: 第八届终身教育新视野学术论坛2023, 2023-11-9.

28. 王世岳.  公平取士的制度逻辑——以宋代乡试解额制度为例[C]. 南京:第二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国际学术研讨会,2023-9-2.

27. 王世岳.  “幸存者”与“通行证”:德国博士就业结构的制度分析[C]. 上海:德国高等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2023-6-9.

26. 王世岳.  德国科学学与高等教育研究的跨学科协同发展[C]. 广州: 重新想想高等教育研究——职业、学科与发展新格局, 2023-6-3.

25.  王世岳通识教育的符号功能:以德国大学为例[C]. 上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线报告), 2022-12-24.

24. 王世岳从个体经验到普遍认知:德国博物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C]. 上海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线报告), 2022-11-20.

23. 王世岳教育公平政策的渐进执行:以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为例[C]. 广西第三十届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年会(在线报告), 2022-09-17.

22. 王世岳智库研究与理论借用: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实用主义发展路径[C]. 合肥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线报告), 2022-06-06.

21. 王世岳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研究发展与理论视野[C]. 海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21 年学术年会, 2022-01-01.

20. 王世岳趋同与特色: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应用型研究”的机遇与挑战[C]. 上海上海教育督导与评价国际论坛(在线报告), 2021-11-14.

19. 王世岳通识教育的符号功能:以德国大学为例[C]. 绍兴: 2021年元培峰会(东亚文明与通识教育的视野), 2021-07-17.

18. 王世岳教育政策的跨国学习——以专业博士学位为例[C]. 杭州第一届工程教育创新论坛, 2021-05-30.

17. 王世岳科研与教学为何相统一?基于德国“卓越计划” 博士培养的实证分析[C]. 上海: 2020年高等教育博士生与青年学者论坛(在线报告), 2020-12-12.

16. 王世岳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的治理与挑战:以欧洲工业博士为例[C]. 杭州第十五届科教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 2020-12-12.

15. 王世岳大学重点发展政策与大学治理改革:以柏林洪堡大学为例[C]. 深圳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2020-12-04.

14. 王世岳中国高校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与排名[C]. 长沙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 2020-11-09.

13. 王世岳科研与教学为何相统一?基于德国“卓越计划” 博士培养的实证分析[C]. 重庆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2020-11-08.

12. 王世岳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学术、制度与人物[C]. 天津第二届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2019-08-24.

11. 王世岳威廉·洪堡的“全面教育”理念:目标、制度与知识观[C]. 武汉第二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华中科技大学文科高水平学术论坛, 2019-06-15.

10. 王世岳人与国家:论威廉·洪堡的通识教育观[C]. 长沙第五届全国古典学年会, 2017-11-25.

9. 王世岳学位论文代写的刑事入罪问题研究[C]. 西安法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 2017-10-27.

8. 王世岳国民大学:终身教育的德国模式[C]. 连云港“一带一路”战略与终身教育发展研讨会, 2017-08-15.

7. 王世岳洪堡通识教育观与大学人文主义教育之惑[C]. 北京洪堡及其精神遗产——纪念威廉·冯·洪堡诞辰250周年学术研讨会, 2017-03-24.

6. WANG, SH Y. The unplanned Result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Policy: Experience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ota Allocation Policy in a Chinese City[C]. Atlanta: 2017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2017-03-07.

5. 王世岳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学术、制度与人物[C]. 汕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 2016-12-19.

4. WANG, SH Y. Top X percent plan, an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compensation plan in the post- Affirmative Action Era[C]. Beijing: XVI Congres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Societies, 2016-08-25.

3. WANG, SH Y. The Universities Autonomy and Market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C]. Jerusalem, Haifa: DAAD Graduate Workshop: German and European Studies as Area Studie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2015-12-18.

2. 王世岳德国大学的自治与法治[C]. 武汉: 201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论坛, 2014-12-1.

1. WANG, SH Y. Veränderungen des deutschen Doktor- Studienganges bei der europäischen Intergration[C]. Birmingham: DAAD Nachwuchskonferenz IGS Birmingham, 2013-07-25. 



社会兼职

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


教学经历

开设课程


17. 南京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教育问题与教育学原理》(2学分),2023春季学期(200人);

16.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学原理》(3学分),2024年“国优计划”寒假课程(33人);

15.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学原理》,2023秋季学期(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20人,“师陶计划”40人);

14.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原理》,2023秋季学期(12人);

13. 南京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教育问题与教育学原理》,2023春季学期(150人)

12.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学原理》,2022秋季学期(20人);

11.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原理》,2022秋季学期(15人);

10. 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课程《高等教育原理》,2021秋季学期(46人);

9.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原理》,2021秋季学期(15人);

8.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学原理》,2021秋季学期(20人);

7.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学原理》,2020秋季学期(19人);

6.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原理》,2020秋季学期,与王运来教授合开(16人);

5.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Ed. M.)课程《教育基本理论》,2020暑期课程(31人);

4.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原理》,2019秋季学期,与王运来教授合开(45人);

3.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Ed.M.)课程《教育基本理论》,2019寒假课程,与王运来教授合开(63人);

2.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原理》,2017秋季学期,与王运来教授合开(50人);

1.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Ed.M.)课程《教育基本理论》,2017暑假课程,与王运来教授合开(60人).


指导论文

20. 刘菁琨. 融入与游离:高校文科海归青年教师的适应现状与适应过程[D]. 南京大学, 2024.

19. 朱行善. “逆向自考生”的自考行动及其生成逻辑研究[D]. 南京大学, 2024.

18. 徐雪妍. “校长们团结起来”:大学校长理事会与智利高等教育治理[D]. 南京大学, 2024.

17. 梅曾咏. 高中英语教科书中国形象研究——以 2019 版《普通高中英语(译林版)》为例[D]. 南京大学, 2024.

16. 丁坤贤. 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材适应性研究——以四川省为例[D]. 南京大学, 2024.

15. 王丹宁. 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教师课堂言语表扬行为研究[D]. 南京大学, 2024.

14.肖钱盈. 语言思维模式与高中英语学习——一项基于课堂语言思维模式干预的实证分析[D]. 南京大学, 2024.

13. 黄倩倩. 小学生冲突及教师干预行为的研究—以CB校为例[D]. 南京大学, 2024.

12. 方鸿羽. 高中生英语错题管理现状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完形填空错题为例D]. 南京大学, 2023.

11. 林晨晨. 焦虑与调节:疫情背景下高中生居家英语学习状况研究[D]. 南京大学, 2023.

10. 王金星.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男性区隔”研究[D]. 南京大学, 2023.

9. 张宇辰. 优绩的陷阱:保研制度中的学生行为[D]. 南京大学, 2023.

8. 纪蓉. “范进应举还是理性选择”——考研“N战”青年的现实表征、生成逻辑及合理引导[D]. 南京大学, 2023.

7. 周璇. 错位与矛盾: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写作困境[D]. 南京大学, 2023.

6. 荣誉如何激励教师担任班主任?——基于南京某区初中班主任工作满意度调查[D]. 南京大学, 2022.

5. 滕伊宁懂事的背后:寒门学子孝道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D]. 南京大学, 2022.

4. 唐嘉惠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高校“自主化”招生政策变迁研究[D]. 南京大学, 2022.

3. 宋梦云学历文凭还是终身学习?——基于江苏省自学考试实证调查的自学考试功能研究[D]. 南京大学, 2022.

2. 胡怡媛南京大学翻转课堂中团队学习的个案研究[D]. 南京大学, 2017.

1. 王嘉敏大学生课程学习适应研究[D]. 南京大学, 2017.


荣誉称号

14.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23.07

13. 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12. 202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21.10

11.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15.7

10. 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2015.7

9.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优秀博士论文 2015.7

8. 北京大学“方正”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 2013.09

7. 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 2012.09

6. 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三好学生 2011.09

5.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10.07

4. 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2010.07

3. 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 2009.09

2. 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 2008.09

1. 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优秀奖 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