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霞
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
电子邮箱: wangxia_888@163.com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省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研究兴趣为研究生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大学教师发展、大学学生事务、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
课题组主页:
研究方向

汪霞教授研究团队网站(点击进入)


研究生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大学教师发展、大学学生事务、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

科研成果

A.学术论文

  2072024,《构建本研贯通一体化课程新体系》,中国教育报,2024325日。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24年第5期全文复印。《教育学文摘》2024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62024,《跨越边界: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探索》(1/6)(CSSCI-202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1期。

  2052024,《培养过程中的条件保障如何影响博士生就读满意度?———基于26所普通高校的调查研究》(2/2)(CSSCI-2024),《研究生教育研究》第3期。

  2042024,《促进抑或阻碍:个人-环境匹配与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3/3)(CSSCI-  2024),《中国高教研究》第2期。

  2032024,《研究生师门互动生成机制及优化路径探析———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3/3)(CSSCI-2024),《研究生教育研究》第1期。

  2022024,《教育实习支持何以提升师范生的教师承诺?———基于西北地区5 所师范院校的调查》(3/3)(CSSCI-2024),《教师教育研究》第4期。

  2012023,《高中学业准备对大学生学业表现影响的实证研究》(2/2)(CSSCI-2023),《江苏高教》第10期。

  2002023,《学术评价制度的实践偏差》(2/2),《高教发展与评估》第4期。

  1992023,《助力学业成功:美国一流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的新使命、新模式与新支撑》(2/3)(CSSCI-2023),《外国教育研究》第3期。

  1982022,《跨学科学习经历能提升博士生的学术表现吗》(3/3),《高教探索》第6期。

  1972022,《美国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运行特征与启示———以4所顶尖大学为例》(3/3),《高等理科教育》第2期。

  1962022,《学生主体、多元参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本科生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研究》(3/3),《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2期。

  1952021,《博士生为什么延期?———国外博士生毕业时间影响因素研究》(2/2)(CSSCI-2021),《江苏高教》第4期。

  1942021,《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压力源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五所高校的调查数据》(2/2)(CSSCI-202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7期。

  1932021,《改革开放40 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变迁与发展逻辑》(2/2),《高教探索》第3期。

  1922021,《美国高校人文学科专业结构研究:现状、演进及优化策略》(2/2)(CSSCI-2021),《比较教育研究》第11期。

  1912021,《融合嵌入: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研究》(3/3)(CSSCI-2021),《研究生教育研究》第5期。

       190202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什么样的培养环境——基于硕士生意见调查的实证研究》(2/2)(CSSCI-2021),《中国高教研究》第11期。

1892020,《高质量的博士生教育还需要完善哪些培养制度》(1/1)(CSSCI-2020),《中国高教研究》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20年第11期全文复印。

1882020,《守正与创新:论互联网时代的课程文化》(2/2)(CSSCI-2020),《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4期。

1872020,《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分类必修课程设置研究》(4/4)(CSSCI-2020),《高教探索》第9期。

1862020,《改革开放4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发展》(3/3),《黑龙江高教研究》第2期。

1852020,《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慕课的可持续商业模式》(2/2)(CSSCI-2020),《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1842019,《研究生课程层次性设计的改革:分性、分层、分类》(1/1)(CSSCI扩展-2019),《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20年第4期全文复印。

1832019,《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维度:内涵、特征与走向》(2/2)(CSSCI-2019),《研究生教育研究》第6期。

1822019,《论研究生课程的连贯性设计》(1/1)(CSSCI-2019),《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7期。荣获第八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奖。

1812019,《研究生课程的衔接性设计:原理、经验与策略》(1/1)(CSSCI-2019),《研究生教育研究》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9年第10期全文复印。

1802019,《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逻辑与实践取向》(2/2)(CSSCI-2019),《研究生教育研究》第2期。

1792019,《对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反思与建议》(2/2)(CSSCI-2019),《高校教育管理》第2期。

1782018,《从院校服务转向成长收获: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满意度实证研究》(3/3)(CSSCI-2018),《中国高教研究》第11期。

1772018,《“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学科专业评价创新研究》(2/2)(CSSCI-2018),《高校教育管理》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9年第3期全文复印。

1762018,《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50所学校调查数据的分析》(3/3)《当代教育科学》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第3期全文复印。

1752018,《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主体性及其建构》(2/2)(CSSCI-2018),《现代教育管理》第8期。

1742018,《“互联网+”时代研究生课程的发展趋势与改革策略》(2/3)(CSSCI-2018),《研究生教育研究》第4期。

1732018,《英国高等教育“教学卓越框架”:形成、实施及评价》(2/3)(CSSCI-2018),《教育研究》第7期。

1722018,《基于风险的督导:荷兰教育督导的理念与实践》(2/2)(CSSCI-2018),《比较教育研究》第6期。

1712018,《“英国研究生科研体验调查”述评》(2/2)(CSSCI-2018),《高教探索》第5期。

1702018,《高水平大学通识课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2/2)(CSSCI-2018),《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8年第4期全文复印。

1692018,《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学科评价模式的比较分析》(2/2)(CSSCI-2018),《江苏高教》第1期。

1682017,《“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通识教育的价值特征、困境及突破》(2/2)《当代教育科学》第11期。

1672017,《高校生师互动的本质、价值及有效策略》(2/2)(CSSCI-2017),《江苏高教》第11期。

1662017,《诊断与改进: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研究》(2/2)(CSSCI-2017),《全球教育展望》第9期。

1652017,《试析美国校外辅助项目对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改进》(2/2)(CSSCI-2017),《比较教育研究》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17年第7期全文复印。

1642017,《大学教学中心工作有效性评估框架与方法研究——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经验与启示》(2/2)(CSSCI-2017),《江苏高教》第3期。

163 2017,《博士专业质量评价的创新:基于NRC第三次评价模式的分析》(2/2)(CSSCI-2017),《研究生教育研究》第1期。

1622017,《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2)(CSSCI-2017),《教育研究》第1期。

1612016,《课程·教学·科研:斯坦福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评析》(2/2)(CSSCI-2016),《高教探索》第11期。

1602016,《荷兰高等教育认证发展研究》(2/2)(CSSCI-2016),《教育研究》第9期。

159 2016,《大学文化视野下卡内基梅隆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研究》(2/2)(CSSCI-2016),《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2期。

1582016,《艺术教育在美国中小学的困境与出路——美国艺术类校外辅助项目的发展》(2/2)(CSSCI-2016),《比较教育研究》第3期。

1572016,《美国“校外辅助项目”质量标准建设:以艺术类校外辅助项目为例》(2/2)(CSSCI-2016),《外国教育研究》第1期。

1562016,《荷兰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研究》(2/2)(CSSCI-2016),《高教探索》第1期。

1552015,《社区伙伴关系发展:美国校外辅助项目支持中小学校教育质量改进的行动与经验》(2/2)(CSSCI-2015),《教育科学》第6期。

1542015,《面对儿童校外成长中的风险——美国“校外辅助项目”的发展及教育意义》(2/2)(CSSCI-2015),《比较教育研究》第12期。

1532015,《美国大学新教师社会化的经验和启示》(2/2)(CSSCI-2015),《黑龙江高教研究》第12期。

1522015,《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促进策略》(1/2)(CSSCI-2015),《中国高教研究》第11期。

1512015,《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1/3)(CSSCI-201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10期。

1502015,《构建师生为本的教学支持系统——加州理工学院教育服务新视角》(2/2)《教育评论》第8期。

1492015,《美国大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研究——以斯坦福大学为例》(2/2)(CSSCI-2015),《现代大学教育》第4期。

1482015,《大学文化作用于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特征分析》(2/2)(CSSCI-2015),《现代远距离教育》第3期。

1472015,《哈佛大学博士生中期考核特点与启示》(2/2)(CSSCI-2015),《研究生教育研究》第5期。

1462015,《学习投入度调查: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新视角》(2/2)(CSSCI-2015),《全球教育展望》第5期。

1452015,《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2/2)(CSSCI-2015),《高教探索》第5期。

1442015,《美国研究型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大学文化差异性的分析》(2/2)(CSSCI-2015),《外国教育研究》第4期。

1432015,《设计和组织的后现代意蕴: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与教学流变——基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分析》(2/2)(CSSCI-2015),《现代大学教育》第2期。

1422015,《美国研究型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社会化管理——基于大学文化社会性的分析》(2/2)(CSSCI-2015),《电化教育研究》第3期。

1412015,《大学生参与式学习质量的评价理念》(2/2)(CSSCI-2015),《现代教育管理》第2期。

1402015,《大学文化创新与开放教育资源发展转折的历史考察》(2/2)(CSSCI-2015),《现代大学教育》第1期。

1392015,《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相关性》(2/2)(CSSCI-2015),《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1382015,《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新思维》(2/2)(CSSCI-2015),《比较教育研究》第1期。

137、2014,《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1/1)(CSSCI-2014),《中国高等教育》第23期。

   136、2014,《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外部体制机制分析》(1/1)(CSSCI-2014),《中国高教研究》第11期。

   135、2014,《加快建设江苏高水平大学的对策思考》(1/2),《大学(研究版)》第10期。

   134、2014,《人才强校: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2/2)(CSSCI-2014),《江苏高教》第4期。

   133、2014,《大学文化视野下麻省理工学院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研究》(2/2)(CSSCI-2014),《中国高教研究》第9期。

   132、2014,《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制》(上)(2/2),《世界教育信息》第8期。

   131、2014,《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制》(下)(2/2),《世界教育信息》第8期。

   130、2014,《英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研究》(2/2)(CSSCI-2014),《外国教育研究》第2期。

   129、2014,《麻省理工学院学业指导体系研究》(2/3)(CSSCI-2014),《江苏高教》第2期。

   128、2014,《外国知名大学的优质教学中心建设》(2/2),《教育评论》第7期。

   127、2014,《管理文化与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相关性探究:基于莱斯大学的启示》(2/2)(CSSCI-2014),《现代远距离教育》第4期。

   126、2014,《大学文化重构视野下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历史考察》(2/2),《高等农业教育》第9期。

   125、2014,《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2/2),《扬州大学学报》第5期。

   124、2013,《美英澳三国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举措》(1/2)(CSSCI-2013),《中国高等教育》第4期。

   123、2013,《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2/2),《大学》第4期。

   1222013,《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1/2)(CSSCI-2013),《江苏高教》第1期。

1212013,《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的问题与改革的思考》(1/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

1202012,《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及其课程标准的改革》(1/2)(CSSCI-2012),《全球教育展望》第8期。

1192012,《近十年中英高等教育研究回顾》(1/1),《大学》第9期。

1182012,《埃利奥特的本科教育思想与实践》(2/2)(CSSCI-2012),《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8期。

1172012,《课程的通用性设计:能力导向的课程修正》(2/2)(CSSCI-2012),《现代远距离教育》第4期。

1162012,《从历史走向未来:麻省理工学院通识教育理念探析》(2/2),《大学》第8期。

1152012,《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1/2)(CSSCI-201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3期。

1142012,《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实施的学生满意度调研2/2)(CSSCI-2012),《江苏高教》第3期。

1132012,《美国州立大学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2/2),《大学》第5期。

1122012,《美国大学课程国际化之路》2/2),《高教发展与评估》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2年第8期全文复印。

1112012,《美、英、澳三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动向分析》2/2)(CSSCI-2012),《外国教育研究》第3期。

1102012,《芝加哥大学教学助理制度的理念及启示》2/2),《大学》第2期。

1092012,《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与路径》2/2),《兰州学刊》第2期。

1082012,《复杂性科学视阈下的网络课程研究》2/2)(CSSCI-2012),《远程教育杂志》第1期。

1072012,《澳大利亚高校可雇佣性技能的培养》2/2)(CSSCI-2012),《高教探索》第3期。

1062011,《将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融入课程》1/2)(CSSCI-2011),《高等教育研究》第3期。

1052011,《英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革》1/2)(CSSCI-2011),《比较教育研究》(CSSCI-2011)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2年第2期全文复印。

1042011,《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课程修正1/2),《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11)第4期。

1032011,《通识教育课程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比较》2/2),《高等理科教育》第3期。

1022011,《回顾历史教学法: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创新途径》2/2),《复旦教育论坛》(CSSCI-2011)第6期。

1012011,《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思考》2/2),《同济教育研究》第2期。

1002011,《保障平等 追求卓越》2/2),《课程·教材·教法》(CSSCI-2011)第12期。

992011,《新世纪中外课程改革的政策分析》1/2),《教育科学研究》第3期。

982011,《试论复杂性教育理论的脉络结构和意蕴》(2/2),《现代远距离教育》(CSSCI-2011)第4期。

972011,《美国高校师资的国际流动:流入与流出》(2/2),《外国教育研究》(CSSCI-2011)第8期。

962011,《网络课程开发的后福特主义重构》2/2),《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1)第1期。

872011,《美、英、澳三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2/2)(CSSCI-2010),《外国教育研究》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8期全文复印。

952010,《大学课程国际化中教师的参与》1/1)(CSSCI-2010),《高等教育研究》第3期。

942010,《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1/2)(CSSCI-2010),《江苏高教》第1期。

922010,《美国工程领导力教育的理念与实践》2/3)(CSSCI-2010),《高教发展与评估》第5期。

912010,《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经验及我国的对策》1/2)(CSSCI-2010),《全球教育展望》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1年第3期全文复印。

902010,《塑造世界公民:麻省理工学院教育全球化的理念与策略》2/2)(CSSCI-2010),《中国大学教学》第11期。

892010,《江苏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2/2)(CSSCI-2010),《全球教育展望》第5期。

882010,《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研究》2/2)(CSSCI-2010),《全球教育展望》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0年第12期全文复印。

872010,《美国杜克大学教育全球化的改革及其启示》3/3)(CSSCI-2010),《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

862010,《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设计》1/2)(CSSCI-2010),《课程·教材·教法》第2期。

852010,《深化江苏省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1/2),《大学》第10期。

842010,《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2),《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6期。

832009,《课程理论之分析》(1/1)(CSSCI-2009),《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5期索引转载。

822009《怎样理解课程理论的作用》1/1)(CSSCI-2009,《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7期全文复印。

812009,《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将学生可雇用性的培养融入课程》1/2)(CSSCI-2009,《比较教育研究》第6期。

802009,《新世纪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及启示》1/2)(CSSCI扩展-2009,《外国中小学教育》第8期。

792009,《国际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实践创新》(1/2),《江苏教育研究》第5期。

782009,《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谈大学国际化的应对之策》2/2)(CSSCI-2009,《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

772009,《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征及其启示:课程政策设计的视角》2/2)(CSSCI-2009,《比较教育研究》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1期全文复印。

762009,《反思目标,回归本质——本科工程教育问题分析与改革对策》2/2)(CSSCI-2009,《江苏高教》第4期。

752009,《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浅析》2/2)(CSSCI-2009,《外国教育研究》第5期。

742009,《促进技术转移和应用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2/2《大学:研究与评价》第9期。

732008,《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改进的商榷》2/2,《高等理科教育》第5期。

722008,《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专业援助》1/1CSSCI-2008),《教育科学研究》第12期。

712008,《打破传统桎梏,变革教学模式》(1/2CSSCI-2008,《中国高等教育》第18期。

702008,《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本科教学——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2/2CSSCI-2008,《中国大学教学》第7期。

692008美国大学与企业研发合作的立法、拨款与运作机制1/2CSSCI-2008,《全球教育展望》第5期。

682008,《创新型大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思考》2/2CSSCI-2008),《江苏高教》第1期。

672007,《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1/1CSSCI-2007),《教育发展研究》第11期。

662007,《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及其评价》1/1CSSCI-2007),《高等教育研究》第2期。

652007,《研究型大学成功实施本科课程教学的三个环节》1/2,《大学·研究与评价》第9期。

642007,《斯拉特瑞:现代课程理论的批判与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构建》1/1,《课程研究》第1期。

632007,《通过专业援助促进研究性学习质量的提高》1/1CSSCI-2007),《外国教育研究》第9期。

622007,《对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一些思考》2/2,《大学·研究与评价》第4期。

612007,《从“剑桥现象”探究英国产学研合作机制》2/3,《高教研究与探索》第4期。

602006,《建构21世纪的课程研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1/1CSSCI-2006),《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期。

592006,《Is Our Classroom an Ecological Place1/1,《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Vol.1,No.1.

582006,《“9·11后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举措与问题》2/2,《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1期。

572006,《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过程、困难及其它》1/1,《教育探索》第1期。

562006,《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美国“富布赖特计划”评说》2/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6期。

552005,《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1/1CSSCI-2005),《全球教育展望》第5期。

542005,《研究性学习的外部援助策略》1/1CSSCI-2005),《课程·教材·教法》第9期。

532005,《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本质与评价》1/1CSSCI-2005),《比较教育研究》第10期。

  522004,《后结构主义课程研究的发展与评价》1/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

  512004,《从课程文本的变化看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1/1CSSCI-2004),《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

  502004,《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理解课程》1/1CSSCI-2004),《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

  492004,《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障碍的探究》2/2,《现代中小学教育》第11期。

  482004,《对教学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1/1,《教育探索》第12期。

  472004,《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1/1,《教育科学研究》第12期。《教育文摘周报》2005396版观点摘编。

  462003,《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1/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摘录。

  452003,《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1/1,《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

  442003,《布洛克的后现代课程观探析》1/1CSSCI-2003),《比较教育研究》第2期。

  432003,《高中生应有怎样的技能素养》1/1CSSCI-2003),《课程·教材·教法》第2期。

422003,《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1/1CSSCI-2003),《教育评论》第2期。

412003,《课程实施: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1,《教育科学研究》第3期。

  402003,《转变课程观:来自杜威和怀特海过程理论的启示》1/1CSSCI-2003),《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

  392003,《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及评价》1/1CSSCI-2003),《外国教育研究》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

382003,《课程开发:含义、性质和层次》1/1,《教育探索》第5期。

372003,《后现代异域的课程话语》1/1CSSCI-2003),《全球教育展望》第6期。

362003,《芬兰普通高中的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1/1,《学科教育》第7期。

352003,《皮亚杰的新生物学世界观与转变课程思想的丰富隐喻》1/1CSSCI-2003),《比较教育研究》第8期。

342003,《建构课程的新理念》1/1CSSCI-2003),《全球教育展望》第8期。

332003,《现代课程研究及其方法论》1/1CSSCI-2003),《外国教育研究》第8期。

32200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2/2,《教育实践与研究》第9期。

312002,《再造教育的文化: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1,《教育参考》第1期。

302002,《21世纪英国高中课程取向探究》1/1CSSCI-2002),《外国教育研究》第1期。

292002,《课程评价:类型和模式》1/1,《课程研究》第4期。

282002,《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1/1,《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4期。

272002,《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及其特点》1/1CSSCI-2002),《外国教育研究》第6期。

262002,《后现代课程研究的特点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1/1CSSCI-2002),《教育评价》第6期。

252002,《耗散结构理论与后现代课程范式》1/1CSSCI-2002),《全球教育展望》第7期。

242002,《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兴起:概念重建活动》1/1CSSCI-2002),《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

232001,《英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界定》1/1CSSCI-2001),《全球教育展望》第1期。

222001,《为成功而学习》1/1,《课程研究》第1-2期。

212001,《课程行动研究:理念、基础与需要》1/1CSSCI-2001),《教育科学》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02001,《课程改革及其基本问题》1/1,《课程研究》第4期。教育文摘周报》20025156版全文转载。

192001,《对课程行动研究的思考》1/1CSSCI-2001),《课程·教材·教法》第6期。

182001,《一种后现代课堂观》1/1CSSCI-2001),《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

172001,《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1/1CSSCI-2001),《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1期。

162001,《课程设计取向研究》1/1,《江苏教育研究》第11期。

152001,《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1/1CSSCI-2001),《全球教育展望》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

142001,《解读课程行动研究》1/1,《上海教育》第14期。

132000,《从教育领域的危机谈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1/1,《江苏教育研究》第1期。

122000,《对21世纪师范教育的思考》1/1,《现代教育论丛》第1期。

112000,《瑞典新的高中课程及改革特点与分析》1/1,《课程研究》第1-2期。

102000,《意大利的教育及存在的问题》1/1,《学科教育》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

92000,《从教学的缺失谈课堂的革命》1/1CSSCI-2000),《教育科学》第3期。

82000,《当前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特点、困难和问题》1/1CSSCI-2000),《外国教育研究》第3期。

72000,《20世纪末德国中学课程改革的动向》1/1,《学科教育》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教育文摘周报》20007192版、7262版全文转载。

62000,《我们需要进行课堂的革命》1/1,《香港现代教学论坛》第3期。

52000,《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教育选择》1/1CSSCI-2000),《中国教育学刊》第5期。

42000,《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1/1CSSCI-2000),《外国教育资料》第6期。

32000,《20世纪末瑞典义务教育课程革新的理念与举措》1/1CSSCI-2000),《比较教育研究》第6期。

22000,《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上)》1/1,《学科教育》第11期。

12000,《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下)》1/1,《学科教育》第12期。

2000年以前略去)


  B.学术著作


  382023,《研究生课程:现实问题与改革策略》(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372023,《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23)》(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362022,《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22)》(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352021,《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21)》(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342020,《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20)》(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332019,《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322019,《世界一流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研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312018,《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课程与教学评价研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302018,《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92018,《世界一流大学案例研究:高质量的秘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82017,《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272017,《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62017,《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助理制度研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52017,《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42015,《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3、2013,《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222013,《中外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研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12012,《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12,《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研究》(参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192011,《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182010,《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72008,《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旅程》(参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162008,《课程与教学论》(合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152007,《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独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142004,《课程与教学概论》(副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132003,《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参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122003,《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体制》(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112003,《国际普通高中基础学科解析》(参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102003,《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独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92001,《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参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2000,《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修订本)》(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72000,《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独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61998,《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51998,《教育大辞典(合编本)》(参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41996,《当代教育改革》(参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31995,《女性人格建构学》(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1994,《课堂教学艺术论》(参编),山东文艺出版社。

11994,《中国教育大系》(参编),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年以前略去)


C.科研项目



  532024-2026,江苏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负责人。

  522023-2024,江苏省高等教育图谱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委托课题,项目负责人。

  512023-2024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委托课题,项目负责人。

  502022-2023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委托课题,项目负责人。

  492021-2022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委托课题,项目负责人。

       482021-2022,江苏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监测年度报告2022,江苏省教育厅委托课题,项目负责人。

472020-2021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委托课题,项目负责人。

462020-2021,江苏省本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委托课题,项目负责人。

452019-2020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委托课题,项目负责人。

462018-2019,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史,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委托课题,项目负责人

452018-20192018-2019学年南京大学研究生发展年度报告,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委托课题,项目负责人

442018-2021,“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文科“百层次”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432017-2018,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课题,项目负责人。

422018-2019,“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平台设计与应用”咨询项目,江苏省电化教育馆,项目负责人

412018-2019,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学习经历调查研究,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大课题,项目负责人之一。

402016-2017,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课题,项目负责人。

392016-2017,南京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改研究课题,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

382015-2017,高校学科专业评价现状与学科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项目负责人。

3720152017,基于证据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比较研究,江苏省基础教育基于测试分析的跟进式改革重大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36、2014-2016,高层次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项目负责人。

35、2014-2016,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南京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

34、2013-2015,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发展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

332012-2013,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教育部委托专项课题研究,项目负责人。

322012-2016中国高教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本科教学质量的保障,项目负责人。

312012-2014,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科研团队建设与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项目负责人。

302012-201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建设高教强省的关键问题,项目负责人。

292011-201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江苏高水平大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282011-2012南京大学“985工程三期人才队伍建设项目,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项目负责人。

272010-201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省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

262010-20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9-2012,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企校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52009-2011,基教司委托专项研究课题: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现代化实践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242008-20101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对我国经验借鉴研究,项目负责人。

232008-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状况研究项目负责人。

222008-2011,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基础教育与经济现代化:北欧五国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

212008-2009,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产、学、研、政府合作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202008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基金专项课题《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研究及数据库建设》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比较》,子项目负责人。

192007-2008,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建立企业与高校合作或委托研发的制度研究项目负责人。

182006-2008,南京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建设自主创新的教师队伍,项目负责人。

172006-200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

162004-2006,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课程研究的后现代转向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创新,项目负责人。

152004-2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类)国家一般项目:《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对沿海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主要参加者。

142003-2005,香港华夏基金会与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资助项目:研究性学习研究,子项目负责人。

132003-200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和实施,项目负责人。

122002-2004,教育部师范司委托研究项目:新世纪师范院校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子项目负责人。

112002-2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后现代主义与课程研究,子项目负责人。

102002-2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普通高中课程的比较研究,主要参加者。

92001-200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现代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

81999-2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世界课程改革研究,主要参加者。

71998-2000,江苏省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当代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

61995-1998,国家教委委托研究项目:教育大辞典(合编本),主要参加者。

51995-1997,江苏省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我国当代课程与教学,项目负责人。96SJB880013

41995-199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面向21世纪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子项目负责人

31993-1995,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学教育,主要参加者

21993-1994,江苏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向21世纪的中学课程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

11990-1994,国家教委委托研究项目:中国教育大系,主要参加者。

1990年以前略去)


D.荣誉与获奖



  392024,南京大学优秀党员。

  382023,《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二。

372020,《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一。

362020,《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研究生培养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一。

35201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42019,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

332018,《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江苏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

322018,《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以美国大学为例》,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第一。

312016,《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第一。

302016,《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

292015,《中外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

28、2014,《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

27、2014,《中外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第一。

26、2014,《中外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研究》,江苏省第九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立。

252012,《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独立。

242011,《21世纪课程理论系列研究》,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独立。

232011,第二期“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指导专家。

222011,《美国工程领导力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江苏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二。

212011,《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独立。

202010,《建立企业与高校合作或委托研发的制度研究》,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

192010,第一期“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指导专家。

182010,《校本专业支援:院校合作共建学习社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一。

172009,《建立企业与高校合作或委托研发的制度研究》,江苏省第九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

16200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52008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142007,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132006,《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

122006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112005,《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独立。

10、2005,《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中国教育学会奖(1994-2004)二等奖,独立。

9、2004,《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独立。

82003,江苏省“333工程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72001,《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修订本),第二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二等奖,独立

62001,《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

52001,江苏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41999,《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

31998,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1998《教育学》,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课程2/3

119931960-1991年瑞典高中课程改革研究,江苏省第二次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

1990年以前略去)

社会兼职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省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学经历
荣誉称号

先后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