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晓华
|
![]() |
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
电子邮箱: zongxh@nju.edu.cn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兼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期刊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到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韩国国立首尔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理事、江苏省高教学会教育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出版《多级财政体制下的公共品供给》《“双一流”建设大学科研绩效评价与拨款机制研究》等专著,在Higher Education、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Journal of Informetric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江苏省社科优秀青年称号。
|
研究方向
教育经济、教育财政、高等教育政策与评估。 科研成果
代表成果 A、学术论文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53、Liu, X., Zhu, Y., Huang, B., Zong, X. Academic stratification and faculty hiring networks: analyzing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schools of education in China (1982–2022) [J]. Higher Education, 2024, 27th, Dec. 通讯作者,SSCI一区 52、宗晓华, 王立成. 创新型经济发展需要何种高等教育人才——基于1.1万条高新技术企业在线招聘信息的分析 [J]. 中国高教研究, 2024, (3): 29-35. 51、宗晓华, 王立成, 李远贤. 大学的魔镜:全球十五项大学排名的比较分析与反思 [J]. 江苏高教, 2024, (2): 65-74. 50、宗晓华, 周志刚, 李润松. 德国“卓越战略”遴选机制及其制度理念——兼论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J]. 高教探索, 2023, (2): 100-108. 49、宗晓华, 王立成.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贡献:层级异质性与驱动机制 [J]. 高等教育研究, 2022, (9): 39-51. 48、宗晓华, 王立成. 高校科研合作的网络结构及其演变 [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2, (6): 9-23. 47、Wang, D., Wang, Z., Zong, X. Impact of Economic Uncertainty on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J].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2023, 52, March. 通讯作者,SSCI一区 46、宗晓华, 王立成. 高教资源能否转化为城市创新优势?——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J]. 教育与经济, 2022, (4): 21-29. 45、宗晓华, 王立成. 高校创业教育能否提高地区创业水平?——内外部创业的视角 [J]. 高校教育管理, 2022, (5): 73-86.《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 44、宗晓华.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与共同富裕 [J]. 教育经济评论, 2022, (3): 19-22. 43、宗晓华, 张强. 澳大利亚大学科研绩效拨款的制度演变及启示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 (6): 44-51. 42、Yin, Xingbo., Zong, Xiaohua.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spurs scientific research on foreign counties: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22,16(1). 通讯作者,SSCI一区 41、宗晓华, 余秀兰, 谢鑫. 追求有温度的指标: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的德育之维 [J]. 江苏高教, 2021(10): 5-11. 40、宗晓华, 吕林海, 王运来, 余秀兰, 孙俊华. “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与排名(2021)[J].江苏高教, 2021(10): 1-4. 39、宗晓华,丁建福,徐永辰. 县级政府间教育支出的策略互动:标尺竞争机制识别[J]. 财经论丛, 2020(04): 33-42. 38、宗晓华,李亭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分布演变与趋势预测[J]. 高教探索, 2020(04): 91-99. 37、宗晓华,张强,占茜. 以社会贡献界定卓越科研:澳大利亚大学的社会互动与影响力评价[J].大学教育科学, 2020(01): 58-65. 36、宗晓华,付呈祥. 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5): 26-35. 35、宗晓华,郝笑影. 英国大学科研绩效评估与绩效拨款机制——基于科研卓越框架(REF)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9(06):112-118. 34、宗晓华,付呈祥. “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效率及其变化——基于超效率和Malmquist指数分解[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01):93-106. 33、Xiaohua Zong,Wei Zhang. Establishing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 deploying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o evaluate the net effects of Project 985[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9,44(3):417-431. SSCI一区. 32、宗晓华,吕林海,王运来. “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与排名[J]. 江苏高教, 2019(02): 1-3. 31、宗晓华,杨素红,秦玉友. 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新时期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的影响因素与均衡策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06):47-57. 30、宗晓华,张绘,叶萌.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与县级财政教育投入——基于贵州县级数据的双重差分估计[J].教育与经济, 2017(03): 9-16. 29、宗晓华,叶萌.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能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水平?——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科学,2016,32(06):1-10.《新华文摘》观点摘要. 28、宗晓华,陈静漪. 集权改革、城镇化与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04):61-70.《新华文摘》观点摘要,《新华文摘》网刊全文转载. 27、宗晓华,丁建福. 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激励效应与均等效应——以江苏省为例[J].教育经济评论, 2016, 1(01):56-69. 26、宗晓华,张薇. 研究生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与影响因素——基于研究型大学的实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12): 37-42. 25、宗晓华,陈静漪. “新常态”下中国教育财政投入的可持续性与制度转型[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06):5-11.《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 24、Xiaohua Zong. Robert A. Rhoads, Xiaoyang Wang, Xiaoguang Shi, Yongcai Chang: China’s rising research universities: a new era of global ambition[J]. Higher Education,2015,70(3): 605-607. SSCI二区. 23、宗晓华,陈静漪. 义务教育投入的县际差距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东部某省为例[J].教育科学,2015,31(01):1-9. 22、宗晓华,杨瑾瑜,张博. 大学—企业技术转移的合约安排与收益分配[J].科技与经济,2014,27(06):6-11. 21、宗晓华,陈静漪. 英国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演变及其规制效应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09):101-111. 20、宗晓华,洪银兴. 创新范式转型与中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的深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07):1-9.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19、宗晓华,丁建福.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革与城乡差距——基于199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11):50-56. 18、宗晓华,束方银,吕鑫. 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全景透视:热点、方法及演变[J].教育学术月刊,2013(04):106-111. 17、宗晓华,陈静漪. 为公共利益而转移技术——加州大学技术转移的政策演进与组织运行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02):74-80. 16、宗晓华,孙俊华,张红霞. 构建高职院校良性竞争的财政制度基础[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0):44-48. 15、宗晓华,唐阳. 大学—产业知识转移政策及其有效实施条件——基于美、日、中三版《拜杜法案》的比较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2,25(01):1-6. 14、宗晓华,冒荣. 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其与经济体系的调适[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08):26-34.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 13、宗晓华.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规范理论与构建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01):122-126. 12、宗晓华. 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及其影响因素[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1):41-48.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转载. 11、宗晓华. 财政分权、人口外流与地方政府义务教育投资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15):86-88. 10、宗晓华,冒荣. 合作博弈与集群发展: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30(09):1-5.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转载. 9、宗晓华. 多任务代理、财政外溢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以教育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09(08):9-14. 8、宗晓华,赵家章. 财政外溢下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以教育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09,31(04):49-53.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转载. 7、宗晓华,陈静漪. 中美教育财政制度与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09,29(05):24-27. 6、宗晓华,陈静漪. 公共财政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与政策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9(06):5-7. 5、宗晓华. 从乡村自给到公共财政保障——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演变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23):43-47. 4、宗晓华. 技术扩散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空间结构[J].工业技术经济,2008(06):85-87. 3、宗晓华. 农村职业高中发展分析与预测[J].教育科学,2007(05):84-87.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 2、宗晓华. 农村初中生均教育成本增长现象原因及趋向分析:一个案例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19):41-43. 1、宗晓华. 教材内容选择与公共利益实现机制刍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5(10):11-12. 参与作者 40、王立成, 宗晓华. 收入流动性与中等收入群体扩容——教育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J]. 教育与经济, 2024, (6). 39、王立成, 宗晓华. 专业选择与未来收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教育经济评论, 2024, 9(5): 47-67. 38、郑江淮, 孙冬卿, 宗晓华. 加快创新中心城市的一流大学支持能力建设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4, 44(8): 17-26. 37、操若璠, 宗晓华. 技术时代新文科建设的隐忧及化解策略 [J]. 教学研究, 2024, 47(4): 38-44. 36、陈静漪, 宗晓华.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整合性分析——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应用 [J]. 理论月刊, 2024, (7): 24-31. 35、张斌, 宗晓华, 王新瑞.“留学中国”品牌视野下国际学生学情调查有效维度探究 [J]. 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2023, (1): 108-117. 34、陈静漪,宗晓华. 综合性大学教育学学科的历史变迁、发展逻辑与困境治理 [J]. 中国教育科学, 2022(6): 57-65. 33、谢雯,宗晓华,王运来,李润松. 新时代本科专业评估:逻辑理路、应用探索与发展趋向[J].中国考试,2021(11):1-9. 32、周志刚,宗晓华.“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下高校“唯指标”办学倾向与规制效应[J].高教探索,2021(10):40-46. 31、Qin, Y., Zong, X. Research on 2016-2030 China's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 Demand Forecast[A]. Zhu X, Song H. Envisio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eachers for Excellence and Equity in Education[M]. Singapore: Springer, 2021: 241-266. 30、王世岳,宗晓华. 大学重点资助政策与博士培养扩张:基于德国“卓越计划”的实证分析 [J]. 复旦教育论坛, 2021(3): 98-105. 29、董俊燕,宗晓华.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与县级教育财政支出 [J].教育经济评论,2021,6(01): 38-55. 28、刘林,张敏,宗晓华,王笔扬. 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及其影响的再认识——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数据的实证分析[J].江苏高教,2020(10):37-42. 27、丁建福,宗晓华,叶萌.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与县级财政教育支出——基于湖南省数据的准实验研究[J].财经论丛,2019(07):35-43. 26、周志刚,宗晓华. “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制度调适、实施逻辑与推进机制[J].现代教育管理,2019(06):11-17. 25、余秀兰,宗晓华. 一流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特征与评价[J].江苏高教,2019(02):4-11.《新华文摘》观点摘要. 24、王玉洁,宗晓华.放学后难题解决了吗——基于南京市弹性离校政策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06):50-55. 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全文转载. 23、陈静漪,宗晓华.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经济评论,2018,3(06):43-61. 22、潘健,宗晓华. 中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生产率分析——基于2003-2011年校级面板数据[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1):9-19+119-120. 21、周志刚,宗晓华. 重点建设政策下的高等教育竞争机制与效率分析——兼论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8(01):21-27. 20、潘健,宗晓华. 中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效率及其时空特征——基于2003-2011年校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7(07):12-17. 19、秦玉友,宗晓华. 2016—2030年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需求预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8-21. 18、潘健,宗晓华.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大学科研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05):101-110. 17、潘健,宗晓华. 中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生产率的动态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分解[J].现代教育管理,2016(03):37-42. 16、陈静漪,仲洁,宗晓华. 研究型大学科研投入-产出绩效动态评估——基于2004~2012校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教育科学,2016,32(01):52-58. 15、陈静漪,宗晓华. 高校学费变动的社会经济压力分析——基于南京地区高校的调查[J].高校教育管理,2014,8(06):75-79. 14、王俊,宗晓华. 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状况调查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14(05):53-63. 13、孟克,申双和,宗晓华. 创新型经济场域中的中国大学:知识势能与技术转移[J].江苏高教,2014(03):56-58. 12、丁建福,宗晓华. 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努力及匹配程度——基于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J].教育科学,2013,29(05):1-7.《新华文摘》观点摘要,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 11、陈静漪,宗晓华. 集权趋向与治理失衡——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变革的制度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3(09):35-39. 10、王欢,宗晓华. 中国各地区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率与规模调整——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DEA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3, 26(03): 66-70. 9、陈静漪,宗晓华. 从城乡分立到城乡一体化——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演进路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05):75-82. 8、陈静漪,宗晓华.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变革及其效应分析——基于“悬浮型”有益品的视角[J].江海学刊,2012(04):226-233+239.《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 7、陈静漪,宗晓华. 实施“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11):7-12. 6、乔雪峰, 宗晓华. 权力失衡中的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危机与模式重构[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06):48-51.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转载. 5、冒荣,宗晓华. 合作博弈与区域集群——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初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04):35-40. 4、王轶,宗晓华.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评价体系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05):12-17. 3、赵家章,宗晓华. 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一个文献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03):92-95. 2、赵家章,宗晓华.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与区域经济收敛[J].开发研究,2009(01):68-71. 1、袁桂林,宗晓华, 陈静漪. 中国分城乡学龄人口变动趋势分析[J].教育科学,2006(01):16-18. B、学术著作 21、2024,《“双一流”建设大学科研绩效评价与拨款机制研究》,专著,独立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022, 《江苏省教育经费2020年度发展报告》,首席专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2022,《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报告:教育》(ISBN:9787030702623),第二作者,科学出版社。 18、2021,《江苏省教育经费2019年度发展报告》,首席专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7、2020,《江苏省教育经费2018年度发展报告》(ISBN:9787509598498),首席专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6、2019,《江苏省教育经费2017年度发展报告》(ISBN:9787509590492),首席专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5、2018,《多级财政体制下的公共品供给:“省直管县”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ISBN:9787514192964),专著,独立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 14、2018,《江苏省教育经费2016年度发展报告》(ISBN:9787509581841),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3、201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诠释新发展理念》,合著,撰写第十四章《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 12、2014,《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合著,撰写第九章《大学—企业协同创新范式》,人民出版社。 11、2014,《2012年江苏省教育经费年度发展报告》,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0、2013,《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专著(第三作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9、2013,《2011年江苏省教育经费年度发展报告》,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2012,《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7、2012,《率先现代化的昆山之路》,参编,人民出版社。 6、2012,《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经济分析》,专著(独立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2012,《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参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4、2011,《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3、2009,《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参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2、2007,《教育研究方法》,主编,齐鲁出版社。 1、2007,《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WTO挑战》,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研项目 19、2024,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动态调适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BKA240178),主持人。 18、2023,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战略性与政策性重大招标课题“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统筹与评价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A/2023/b7),主持人。 17、202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基础教育财政体制与结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16、20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自选项目“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报告·教育”,共同主持人。 15、2019,江苏省教育厅委托项目“江苏教育经费年度发展报告(2019-2021)”,主持人。 14、2018,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双一流”建设大学科研绩效评价与拨款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BFA180066),主持人。 13、2017,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双一流’建设大学科研绩效评价与拨款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7JYC002),主持人。 12、2017,江苏省教育厅委托项目“江苏省教育经费2016年度发展报告研究”,主持人。 11、2017,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绩效评价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ZDIXM070),主持人,。 10、2013-2014,Belmas Small-Scale Research Projects 2014 “Leadership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Rationale, Models, Practice and Impact” (Leader Investigator: Dr. Wei Zhang,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Co-researcher. 9、2011-2016,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机制与激励政策研究——比较创新体制的视角”(项目批准号:B-a/2011/01/019),主持人。 8、2011-2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调适研究”(项目批准号:CFA110120),主持人。 7、2011-2012,江苏省教育厅委托项目“江苏省教育经费年度发展报告研究”,主持人。 6、2011-2012,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知识转移机制与激励政策研究——比较创新体制的视角”,主持人。 5、 2011-2012,南京大学“自由探索项目”青年基金课题“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人。 4、2010-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基于自主创新能力增进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 项目批准号:10zd&020),参与人。 3、2009-2010,南京大学人才引进基金项目,“财政外溢下的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及其治理”,主持人。 2、2005-200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公关项目“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编号: 05JZD00033 ),子课题负责人。 1、2003-200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编号03JZD0035),子课题负责人。 学术获奖 11、2022,论文《高教资源能否转化为城市创新优势?——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荣获第七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奖。 10、2020,专著《多级财政体制下的公共品供给:“省直管县”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荣获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9、2019,论文《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新时期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的影响因素与均衡策略》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奖 8、2018,论文《集权改革、城镇化与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荣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7、2018,论文《集权改革、城镇化与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分析》荣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2016,论文《“新常态”下中国教育财政投入的可持续性与制度转型》(第一作者)荣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2016,论文《“新常态”下中国教育财政投入的可持续性与制度转型》(第一作者)荣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4、2014,专著《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第三作者)荣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3、2014,论文《创新范式转型与中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的深化》(第一作者)荣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2014,论文《创新范式转型与中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的深化》(第一作者)荣获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2011,论文《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及其影响因素》(独立作者)荣获江苏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学术交流 16、2019,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暨人文合作委员会成立20周年暨国际教育学术论坛《俄罗斯—中国:人文合作新领域及前景》,俄罗斯、莫斯科,提交论文《中国教育财政改革》,并做会议发言。 15、2019,第63届国际与比较教育年会(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CIES),美国、旧金山,提交论文 Aspiring for Education with Fainess and Quality: Factors Affecting the Urban-Rural Quality Gap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 Balancing Strategies in the New Era,并做会议发言。 14、2016,江苏省教育经济学术年会暨高教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会议,苏州,提交论文《“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并做大会发言,当选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秘书长。 13、2015,江苏省教育经济学术年会暨高教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会议,南京,提交论文《“新常态”下中国教育财政投入的可持续性与制度转型》,并做大会发言。 12、2014,“新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机制研究”学术研讨会,盐城,提交会议论文《义务教育投入的县际差距与影响因素研究》。 11、2014,江苏省教育经济学术年会暨高教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会议,南京,提交会议论文《创新范式转型与中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的深化》,并做大会发言。 10、2013,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南京,主持研究生论坛,当选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9、2012,2012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暨教育经济学高层国际论坛,北京,提交会议论文《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变革及其效应分析》。 8、2012,全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西安,提交会议论文《创新型经济中的中国大学:知识势能与技术转移》。 7、2012,山东大学“海右”全国公共经济学博士生论坛,济南,提交会议论文《“悬浮型”有益品供给*——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变革及其效应分析》,并作会议发言。 6、2011,2011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南京,提交会议论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转型——对“新机制”以来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分析》,论文在会议宣读。 5、2011,中国-印度尼西亚“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研讨会及《为了13亿人的教育》赠书仪式,印尼雅加达。 4、2011,中国教育学会首届中国农村教育论坛,北京,提交会议论文《财政分权、人口外流与地方政府义务教育投资》,当选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学术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3、2010,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武汉,提交会议论文《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的结构演变与经济调适——基于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并作大会发言。 2、2009,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广州,提交会议论文《人口外流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财政的影响》,并作大会发言。 1、2008,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上海,提交会议论文《多任务代理、财政外溢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 社会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理事,江苏省高教学会教育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 教学经历
6、学校组织的经济解释,,2016-2019级硕士研究生。 5、高等教育学经典文献选读,2016-2020级博士研究生。 4、计量经济学,2016-2020级硕士研究生。 3、教育经济学,2014-2020级硕士研究生。 2、发展经济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 1、教育科学的定量研究,2013-2015级硕士研究生。 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