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南京大学“奋进行动”方案 ,教育研究院紧密围绕学校工作部署,积极动员,组织学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寒假期间,教院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共组建5支社会实践团队,紧密结合教育研究的专业特点,关注教育改革、乡村振兴、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充分发挥教育研究的专业优势,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新学期伊始,让我们共同回顾教院学子如何在实践中以微光汇聚暖流,以青春之力探索新时代篇章!
01 “博爱青春,南雍守候”实践团队
为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三下乡”号召,了解偏远乡村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教育情况,理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南京大学“博爱青春,南雍守候”实践团队一行25人面向宿迁市沭阳县周集中心小学的各年级学生,开设7个班级进行为期一周的线上支教活动,并于线下开展留守儿童慰问活动。此外,团队还面向沭阳县潼阳中学开展“青春爱党,薪火相传”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课,我院22级硕士生胡洁同学为300名中学生讲解微团课。
团队开展50余节课,服务中小学生400余人,服务总时长超过150小时,活动内容和成果得到了沭阳县周集中心小学和沭阳县团委的一致认可。团队收到了来自沭阳县周集中心小学的感谢信,并被沭阳县团委公众号报道。
图| 活动照片
02 “国优计划”探索实践团队
“国优计划”旨在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高素质教师。南京大学首届“国优计划”开班后,“国优计划”探索实践团队决定以研究生的参与动机作为研究的重点,通过访谈了解首批学生对“国优计划”、教师职业、人生发展的认知和兴趣点,为之后“国优计划”的培养传递参与者的内心真实需求,进而帮助提高培养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寒假期间,通过对多位参与计划的研究生的深入访谈,团队发现,“国优计划”成功吸引了众多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的理工科学生。这些学生的学术背景丰富多彩,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多种多样。他们渴望通过自身的知识和理念启迪下一代,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以及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同学们普遍认为这一计划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实现教育梦想。
图| 活动照片
03 贯通式教育调研团队
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探索“高中-大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贯通式教育调研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设计和收集问卷、整理建档等方法,初步摸底了江苏省2023年度开展大学先修课的四所优质中学现况。调查对象为2023年线下参与过大学先修课的高中生,在剔除了无效问答和模糊信息后,收集到来自南京外国语中学、南京金陵中学、无锡天一中学和苏州中学等省内优质中学的问卷420份。主要发现两点,一是高中生对大学先修课的态度,普遍是积极、接受、喜爱的,二是目前江苏省内的大学先修课存在进一步优化空间,如受众群体的精准选拔、先修课程的类型选择以及学时安排等。
图| 优质中学高中生填写问卷
图| 大学先修课问卷回收结果
04 “智赋未来,育人为先”团队
在不可逆的智能时代发展趋势下,重视和培养青年一代的人工智能商数,有助于提升竞争力与生存力,使之更好的适应智能社会的发展,并成为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王小玉(教育研究院,队长)、邹云开(教育研究院)、郭欣雨(商学院)、徐慧玲(商学院)组成了“智赋未来,育人为先”社会实践团队。
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广泛发布问卷、进行访谈,研究对象遍布全国各地高校,最终收集约260份问卷、40份访谈结果。与此同时,团队建立了官方微信公众号——NJU智赋未来,由宣传组整合记录,对实践过程进行实践预告、每日纪实、实践总结,以公众号推文的形式发布,起到了广泛的宣传推广效果。
图| 公众号推送
实践和调研圆满完成,实践团队运用扎根理论,对标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以“全过程培养、专业知识探索、创新意识探索、综合素质评价”为着力点,以“三维目标、两大路径、三个平台、四项评价”为改革关键点开展探索实践,构建了“智能教育赋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型”,并形成一篇学术论文。
图| 成果展示
05 陶行知先生“教育家精神”寻访团队
2023年9月9日,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充分肯定以他们为代表的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展现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传承和发扬陶行知教育家精神,深入学习和理解教育家精神内涵,学院23级硕士生组成“小陶子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陶行知纪念馆,追溯与探索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家精神,展示并分享实践成果。
图| 团队成员合影
图| 参观纪念馆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致力于深入研究陶行知教育精神,并以此为契机探寻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活动的顺利展开得益于南京市陶行知纪念馆的陈列与相关工作人员的讲解,以及陶行知先生所留下的众多相关资料与文献。今后,团队将进一步访谈陶行知先生的后辈,以及相关学者,更深入挖掘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家精神”,更好地探索我国新时代好教师的培养路径。
在寒假实践过程中,教院青年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新的学期,教院学子会继续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充沛的精神面貌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