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教研院人,时刻准备着为中国的发展贡献青春与智慧。为充分发挥教院优秀学子在同学中的引领作用,2022年起我院公众号将开设全新板块——“教院之星”。该板块将对在研学之路上磨砺出不凡光辉的教院优秀学子进行介绍,以激励全院学生向身边优秀榜样学习。在记录优秀学子坚定脚步上下求索身影的同时,也让我们走进她们的求学道路,聆听她们的宝贵经验和真挚建议。
在“教院之星”的第一期,让我们与榜样同行,一起认识2021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9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康琪琪。
一、简介
康琪琪,教育研究院2019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曾任教育研究院研究生党支部纪检委员、教育研究院研究生会文体部干事。
二、奖项荣誉
2021年 荣获硕士国家奖学金
2021年 荣获学业一等奖学金(连续三年)
2021年 荣获杰华奖学金
2021年 第十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论坛三等奖
2021年 第三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论坛优秀奖
2020年 荣获“教育研究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三、专访内容
(一)学术生涯:兴趣使然,厚积薄发
出于对教育社会学、教育公平的兴趣,选择导师时,康琪琪选择了余秀兰老师。时至今日,康琪琪在学术会议上多次分享论文,一篇cssci一作本月即将见刊,两篇cssci扩展版二作和一篇普刊一作已见刊。
科研之路从无捷径,从研一的迷茫无方向,到研三的硕果累累,康琪琪表示,对发表论文,她从未抱有功利主义心态,而是怀着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她认为,成功见刊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并将其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二是多在组会上汇报交流,和导师、同门沟通,从不同角度收集建议并精进论文。不论是课程论文、还是导师课题,都值得用心对待。
谈及对研一同学科研方面的建议,康琪琪说到:“余老师有两个贯穿学术之路始终的问题——你的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做?研究做完之后的意义/价值是什么?学弟学妹从事学术研究时可以多问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此外,她还建议大家跳出舒适圈,多学习新的研究方法。
(二)职业规划: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在康琪琪看来,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已经很不容易。考虑到自己喜欢专注于做一件事的性格特点,在研二下学期,康琪琪就通过同学介绍,在政府机关——团市委实习了三个月,对部分工作有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认知,进一步明晰了职业方向。
康琪琪建议,无论是去哪个行业发展,最好有相关的实习经历。“别人的描述未必客观,只有自己去体验,才能切实感受到不同的工作氛围究竟是怎样的,进而更好的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三)生活态度: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康琪琪能取得学业、科研、工作等方面的平衡,和她顺其自然的态度是密切相关的。科研方面,她提到自己从未想过用研究成果去争得荣誉、奖学金,“一方面,科研任务确实是研究生应该做的事;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学到知识才是更重要的,荣誉只是锦上添花”,她如是说。
这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态度,让康琪琪在忙碌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真正追求的事物和做事的状态: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好,在小事里找到踏实的感觉。专注眼前事的过程中,也许不经意间就会拨开云雾见明月,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
(四)教院培养:点滴进步,温暖有爱
康琪琪提到自己从本科至研究生最大的转变,莫过于由忙碌转为专注。而这正得益于教育研究院的培养机制和人文关怀。
本科时,康琪琪提到自己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写作业。硕士期间,她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不再处于“空心”状态,专注地将眼前的任务做到极致——系统地学习研究方法、怀揣敬畏之心涉猎未曾踏足的知识领域、跟随导师做研究项目等,从小事中逐渐明晰自己想要的方向。
康琪琪非常喜欢教研院的氛围,每位老师特色鲜明,感兴趣的方向各异,但无一例外的在自己的领域踏实、专注、精益求精。康琪琪尤其提到自己的导师余秀兰老师——任何时候(即使是周末、节假日)去和老师讨论,老师都会热心解答。
此外,康琪琪表示教研院的老师非常尊重学生,支持学生的个人选择。无论是读博做学术、选调还是去企业,老师们都全力支持。正是在学院包容、有爱的氛围下,自己才得以在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
(五)学姐建议:尽早规划,怀有“真心”
三年下来,康琪琪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任何事都要怀有一颗“真心”,并据此给学弟学妹提出了真诚的建议:
首先,对自己怀有真心。从入学起,就要想清楚这三年的硕士生活想要怎么过,未来职业规划是什么,并提前做好准备——准备读博的同学要在学术上稳扎稳打,准备考公的同学要有学生工作经历等等,让自己的三年有目标、有计划。
其次,对科研怀有真心。做科研时,享受学术研究本身,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表达概括能力,并把握敏锐点。如果写文章只是为了发表,就会在研究中背负很多压力、降低做研究的获得感和享受感。
最后,对人际关系怀有真心。一方面,加强和导师的沟通,“我们院的每个老师都很尊重学生的选择,也非常乐意为同学们就学业、科研、生活等各方年问题答疑解惑,学弟学妹一定要敢于提问,把握资源”。另一方面,珍惜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毕竟如果不读博,硕士三年是最后的在校时间,应当好好珍惜这份感情,常联系、多交流。
康琪琪以自身言行书写教院学子的理想和担当,教院同学应以康琪琪为榜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厚积薄发!让我们怀揣着钦佩和敬意,祝福康琪琪同学前程似锦、万事胜意!
(文/于蕴雅、纪蓉 图/康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