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8月28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南京圆满闭幕。青奥会期间,被称作“小青柠”的2万多名平均年龄不到21岁的赛会志愿者,用他们的青春激情、真诚奉献、精彩表现,展现了一张张中国笑脸,成为最美的“中国名片”,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
我院13级和14级的硕士研究生张婷、代珊、申潞娟、丁婷婷、李婉芹、江珊、白雪、乔俊鸽、钱凯等9位同学参与了本届青奥会的志愿者工作,分布在礼宾助理、颁奖礼仪志愿者、NOC助理等不同岗位。无论是台前幕后,他们都勤勤恳恳、认真工作,为青奥会的顺利举办默默做出自己的贡献。下面,就让我们聆听他们讲述自己精彩的志愿工作。
(1)五台山场球馆礼宾助理:张婷
盛大的青奥会在初秋完满的结束了,7个月的时间,从网上报名到面试选拔、培训,到最后上岗工作,也许是完成了来时的初衷,虽然期间充斥着辛苦和忙碌,但总归是没有遗憾,即使和相处融洽的朋友分离也并不令人觉得难过,而是多了牵挂和重逢的期待。
我的岗位是五台山乒乓球馆的礼宾助理,主要服务来乒乓球馆观赛的各国官员嘉宾。因为岗位人数少不能轮岗,所以大家只能每天上两个班,几乎是见不到室外天大亮的时候;服务外宾时必须说英语,所以培训的一部分时间我们需要相互练习口语,感觉就像回到了高中时代。虽然每天的工作会有点累,但是开心总是占了大多数的时间,平易近人的场馆经理、给力合作的志愿者同学、幽默的外国嘉宾都是让我喜欢工作环境的原因。
虽然结束了志愿者服务的旅程,不过美好的记忆总是会长久存在。
(2)国际广播中心行政助理:代珊
2014的暑假,因为青奥会,也因为自己能够成为千万志愿者的一员而变得与众不同。这次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值得珍藏的难忘记忆。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快乐自己,收获友谊。
我的职务是国际广播中心行政助理,也就是在主媒体中心为媒体提供服务。主媒体中心在8月1日正式运行,因此在8月1日我和小伙伴们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踏上了工作岗位。由于在前期接受了一系列的培训,对于我们的职责也做到了心中有数,主媒体正式运营后,主转播商和持权转播商陆续进驻到了主媒体中心。我主要负责的是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ASBU),从初期的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的设备通过海关到达国际广播中心,以及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和他们的工作人员到DOS服务台购买他们所缺少的设备和在国际广播中心经理和他们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等等。在二十几天的时间里,我们都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ASBU的工作人员都很幽默健谈,国际广播中心的经理和副经理们也很亲和。很庆幸自己能成为青奥志愿者,因为南京青奥会也结实了很多朋友。我也会永远记得和志愿者小伙伴们并肩奋战的经历。
(3)国际广播中心语言服务助理:申潞娟
作为一名2014年南京青奥会志愿者,我的志愿服务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想起那段志愿服务的日子,心中感慨万千,30天的随车志愿者工作中,最早出车是6:10,最晚收车是晚上2:00。青奥会,全世界青年的聚会,以文化交流为主题,沟通着世界的情谊,也成为我一生的记忆。
在青奥会中我的岗位是国际广播中心语言服务助理,工作内容是协助各国电视台完成各项事务,促进赛事转播的顺利进行。我在工作中有帮阿拉伯国际广播联盟处理过日常事务,也有帮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台解决过突发情况,当然也有幸进入过中央电视台帮忙,这些经历都是我难忘的记忆,她们的友好热情深深打动着我,我也深深体会了助人的快乐。
我工作的主媒体中心作为青奥会的一个核心部分,是最早开始运行的,也是最晚结束运行的,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很荣幸经历这一过程,有辛苦,更有欣喜!
(4)体育馆运动员服务助理:丁婷婷
我是丁婷婷,来自五台山篮球馆的一名“老青柠”,我的岗位是篮球三对三运动员服务助理,大家戏称为“运动服”。同一个岗位,也有不同的分工:接车、更衣室休息室看台站岗、运动引领等等。我主要负责运动员看台:包括引领运动员到规定的坐席区;维持看台的秩序,禁止运动员站立在栏杆和过道处;熟记看台上运动员来自的国家,为负责运动员引领的志愿者提供便利等等。尽管一直站着,尽管一直重复着几句蹩脚的英语,但看到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因为有“运动服”的存在而顺利进行,心中满是喜悦和激动。
一月多的岗位培训,九天的“运动服”征程转瞬即逝,充实且美好。作为一名研三的学生,我很庆幸自己抓住了青春的尾巴,为这场盛事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分享青春,共筑未来,“运动服”骄傲无悔!
(5)体育馆运动员服务助理:李婉芹
作为一名研三的学生,在青奥小伙伴当中是最大龄的“小青柠”,刚开始还真有点不好意 思,可看着大一大二的小学妹小学弟们一脸热情奔放的每天进行培训,可能是受到他们青春洋溢的感染,也慢慢开始对青奥沸腾起来。我和丁婷婷很有缘分的都被配 刚到五台山体育馆的运动员服务助理,运服是一个非常辛苦但是也非常美好的岗位,因为可以第一线的接触到运动员。我负责指引运动员入场比赛的工作,在五台山 短短八天的比赛当中,我们结识了各个国家的运动员,他们是那么的阳光美好,青春逼人,在篮球场上挥洒着汗水。
八月二十六日,在不舍中我们离开了篮球馆,离开了青奥小伙伴,也离开了这些友好可爱的青年运动员。在青奥期间,我们收获了青奥小伙伴的友谊,见识了各国运动员的风采,这将是我一生难忘的回忆。
(上图中左二为李婉芹同学,左四为丁婷婷同学)
(6)主媒体中心餐饮助理:江珊
8月1日至8月28日,将近一个月的志愿服务让我在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画上了充实的句号。主媒体中心对我而言,是个完全陌生却又有着强烈吸引力的地方,在这里与世界各地的记者朋友们、奥组委主转播团队以及各国持权转播媒体人们一起度过了这样一个开心而紧张的八月。我是主媒体中心的一名餐饮助理,工作看似枯燥无味,但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依然能收获到很多宝贵的经验。每天工作长达14个小时,在餐厅接待中外媒体朋友,在茶歇处及时关注物品的供应,在办公室发通知、统计就餐人数,在仓库监督物品出库,每一样对我而言都是全新的体验,让我渐渐了解到一场大型赛会时餐饮方面具体流程、各种问题和相关细节,并能及时去沉着应对。而且在这次活动中,我也结交到很多新的朋友,感觉工作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多彩。这一次宝贵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懂得更加珍惜青春、把握当下、热爱南京!
(7)五台山场馆颁奖礼仪志愿者:白雪
我是2012级高教的白雪,在青奥会期间志愿服务于五台山场馆,作为颁奖礼仪志愿者担任三对三篮球和乒乓球的颁奖工作。从2013年12月份的报名参选,经历了三次面试最终通过成为南京大学13名颁奖礼仪志愿者的一名。从2014年三月份寒假归校,到五月份每个周末都到南京体育学院或者是金陵中学培训,训练基本形态,步态,微笑等等,七月份又到部队集训半个月,训练结束进入场馆练习流线,基本上每隔一天都要去一次场馆,一直到青奥会开始到顺利完成七场颁奖任务。在训练期间,穿着高跟鞋磨破脚,每天练习走姿步态,走得腿酸脚痛;集训期间每天五点多就起床,白天体能训练,专业训练,晚上还要上课,那些天热的汗流浃背,也挺过来了。现在结束了,再想起经历的种种,觉得非常的有意义,我收获成长,懂得坚持,体会到为社会服务的乐趣。
(8)五台山场馆观众服务通讯联络员:乔俊鸽
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青年人的体育盛会、文化盛会。他们挥洒汗水、收获情谊、成长与感动;在这场属于青年人的盛会里,小青柠们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播撒着青春岁月的激情、力行着奉献精神的传承。
作为一名观众服务志愿者,我的岗位很平凡,但我收获着奉献的快乐、体验着与不同的人近距离接触中的酸甜苦辣。在观众入口,为他们提供免费杯装水,耐心地跟观众进行交流、讲清不能带瓶装水入馆的原因,安抚他们的情绪;休息的空隙跟微笑而过的外国小哥轻松地招呼,一切是那么宁谧而快活;在服务观众坐席的时候,比赛当中很容易出现观众情绪比较激动、手舞足蹈甚至大声叫喊,我们就需要提醒他们、维持赛事秩序;在观服的小伙伴中,我们的小组长不论是带有任何国家口音的英语,她都能自如的应对,一切是那么的清晰。。。。。。
在岗每一天,汗水和经历化作人生最美的图画。志愿服务的时光转瞬即逝,若干年后,即使遗忘了细节,这份青春的回忆录总会铭记于心。青奥拉下帷幕,生活继续如初,一切皆是值得。
(9)几内亚比绍代表团NOC助理:钱凯
能成为第二届南京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今年的青奥会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认识了新的小伙伴,在忙碌中享受着充实。
我的工作岗位是利比里亚NOC助理,利比里亚NOC助理队长。刚接到岗位分配的时候还是很担心的,因为埃博拉病毒原因,得知自己被分到西非四国,说实话有点心有余悸。我们成为秘密关注对象,联络员需要每天给我们开会,关注代表团成员和自己的神态状况,一有发热感冒现象的,立即上报。埃博拉病毒给志愿者工作蒙上了一些阴影。
在利比里亚代表团要来的当天,联络员告诉我,由于利比里亚疫情较严重的愿意,利比里亚代表团被婉拒了,没有入境。当时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和埃博拉擦肩而过,有点庆幸;另一方面,自己的代表团没有到,还是很失落。
联络员给我重新分配了岗位,几内亚比绍代表团NOC助理,每天陪运动员参加比赛、逛街、吃饭,我们NOC笑称自己是“青奥会三陪”。
青奥会最兴奋的事是习大大来青奥村慰问,小伙伴们那个激动啊。从青奥会岗位培训到结束,这40多天的时间,是既繁忙又充实。随着闭幕式的到来,青奥会志愿者的工作也结束了。
Share the games, share our future.
统稿:孙继祖
编辑:刘旺秋老师
图/文:张婷等9位青奥会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