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过去我们关注投入,现在需要关注过程。”10月26 日,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和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发布了江苏首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全方位聚焦江苏研究生整体质量状况。新华社、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等国内外16家媒体参与发布会。
8个典型案例、400多篇中外参考文献和资料、10多所研究生培养高校实地调研、3次全省区域性意见征集研讨会、近20场课题组研讨工作会议……由南大教研院汪霞教授科研团队会同省教育厅多个资源平台研究制定的该份报告,历时一年半出炉,覆盖了江苏所有33所研究生培养高校,贯穿了研究生教育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学位授权点概况、高水平大学建设、创新培养、质量保障、就业等方面对全省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分析。
据统计,江苏博、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总体位居全国前列,每年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均占全国总量8%左右。全省普通高校博士在校生2.8万人,硕士在校生13.3万人,研究生在校生共计16.1万人,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从招生规模来看,博士招生规模增加了4%,硕士招生规模增加6%。”汪霞教授分析认为,江苏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基础较为雄厚,改革初显成效,培养质量稳中有升。
在学科建设方面,97个学科进入ESI前1%(截至2017年1月),位居全国第二位。学科建设成效良好,在考核验收中,一期项目1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的“优秀率”为81.97%,江苏高校重点学科的“良好率”占94.12%。报告显示,江苏研究生教育的过程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博士生招生不再一考定终身,汪霞教授说,比如南京大学大力推行申请—考核制,选择更加优秀的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与学术学位相区别,从专业实践基地、双导师制度方面体现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特点。从出口来说,论文抽检的质量在提升,就业质量的满意度很高,博士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6.67%,硕士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7.53%。
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还存在的问题,是众多媒体关注的重点,汪霞说,江苏研究生教育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优质资源不仅在苏南,还需更多关注苏中和苏北。江苏研究生教育中的专业学位比例,尤其是博士专业学位比例,仍有待提高,以匹配江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汪霞表示,研究生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过去关注的是投入,现在需要关注过程,特别是要关注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学生,加强对研究生学习的研究,关注学生的需求,比如调查显示,博士生更渴望提供更多国际交流和交往的机会,硕士生期待能够得到拓展就业渠道的帮助。在发达国家,一流大学都比较重视研究生教育过程质量。目前,我省乃至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中,课程质量还是一个“黑箱”,这个“黑箱”需要打开。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战略的后备,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省学位办主任杨树兵介绍,编制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强化江苏研究生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江苏正在组织力量研制《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力争明年出台,与每年定期发布的《研究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一起,多管齐下,全面提升江苏研究生教育内涵质量。
文: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