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目标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于2024年。中心旨在推进教育大数据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推动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支撑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决策,同时加强大、中、小学校间的校际合作,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创建教育大数据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研究平台。中心主要的工作目标包括:
1.构建教育大数据库:构建包含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三个模块的教育大数据库,形成具有南大特色和优势的教育数据,提升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的应用水平和技术影响力。
2.制定教育大数据标准与治理机制: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各方数据能够有效整合互通。收集来自多种渠道的教育数据,并实现数据之间的融合和共享,以支持更广泛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3.研制教育评价指标:基于三大教育大数据库研制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各类教育质量的评价。
4.综合建模与数据分析: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教育数据进行综合建模,提供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未来教育发展的预测分析。
5.支持教育前沿课题研究:利用教育大数据支持教育前沿课题的研究,特别是围绕南京大学的一流大学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形成一流的教育理论成果和实践方案。
6.教育智能管理与决策支持: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工具和服务,帮助提高教育管理和政策制定的有效性。
7.教育智能服务与可视化:开发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和可视化工具,使得教育数据及其分析结果可以被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8.培养跨学科的专业人才:推动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
主要业务
1.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服务: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合作,支持地区教育信息化,并建立一批省重点中小学合作基地;为各级政府重大教育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开展大中小学学生、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帮助大中小学校进行学业诊断及评价改革;帮助教育部门进行学科教学质量监控、实现常态化管理;进行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大中小学学情评价等。
2.数据库构建、挖掘与分析:对教育数据进行收集、整合、挖掘、分析,构建一整套体系化、标准化的数据库资源。
3.教研和科研培训:开展包括问卷设计、课题申报、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教育大数据的沙龙。
4.科学研究:在教育财政、高考改革、毕业生就业、教师教育与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研究院围绕教育强国战略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致力于成为基于大数据的教育高级智库。研究内容可能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研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服务。
5.人才培养:通过对交叉学科的研究,培养跨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人才。通过参与实际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6.国际交流:建设国际智库资源平台,组织教育大数据国际研讨会,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提高在世界教育领域的话语权。
7.平台搭建:搭建数据支撑平台、AI能力服务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和产品试验应用平台,为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和技术发展提供支持。推进大数据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加强校际合作,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研究平台。
运行机制
1.人员职责:中心主任是研究中心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定研究中心的发展方向和重大决策。中心副主任负责日常管理,执行中心的决定,并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中心主任助理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中青年教师组成,确保研究中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研究团队:由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等组成,具体实施研究项目。
3.资金来源:来自学校的直接拨款、政府资助、企业赞助、基金会捐赠等多种渠道。
4.项目管理:研究中心会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设立多个研究项目,并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财务进行管理。
5.合作网络: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和技术转移。
组织结构
宗晓华,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到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韩国国立首尔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理事、江苏省高教学会教育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出版《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经济分析》《多级财政体制下的公共品供给》等专著,在Higher Education、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江苏省社科优秀青年称号。
康 乐,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特任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士(2007)、经济学学士(2007)、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2011)、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2018),曾任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卫生经济学,近期关注领域包括中国的高考录取以及早期儿童发展。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Micro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学术刊物,曾获教育部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刘 霄,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准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师管理及其学术职业发展、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次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出版专著《中国公立高校教师的学缘、聘任与职业发展》;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和江苏省后期资助项目;担任多本国内外期刊的同行评审;担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财政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项目;曾获第十三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等学术奖项。
张军凤,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基础教育数据部负责人,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双创”博士。长期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行为和心理健康、教师教育的研究。曾多次参与欧盟的伊拉斯谟项目,深入芬兰、爱沙尼亚、希腊等多国中小学课堂。以第一作者身份在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比较教育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发行英语专著一部,获中芬国际教育论坛“最佳论文”。
严梓洛,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教师教育数据部负责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特任助理研究员。2016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学院,2019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202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专业。主要从事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学习研究、教师生涯发展和积极心理培育、教师教育与教育神经科学的结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发展相关研究。发表论文14篇,以主要作者完成资政报告1篇并被教育部采纳,并任《Adolescent Research Review》、《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和《Psychological Reports》三本SSCI期刊审稿人。
冯沁雪,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高等教育数据部负责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特任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经济学(金融经济方向)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发展与就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院校研究。成果发表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核心期刊,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荣获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一等奖、复旦大学教育研究国际博士生论坛十佳论文、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等。
联系方式
刘霄,仙林校区潘琦楼B108-2室,025-89683259,lx92@nju.edu.cn